货币主义(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学派,主张以严控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用于抑制通货膨胀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提出的,其中心命题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
货币学是研究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货币发行的价值总量,不能大于商品价值总量,否则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又称货币学派,亦称“货币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派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因强调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故名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主要代表有美。
现代货币主义不把充分就业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作为基本理论前提,而是区分了短期和长期经济过程,把偏离充分就业状态当作一种短期现象,把流通速度的波动当作数量有限的几个变量的稳定数,从而得出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变动只取决于货币供给量的传统结论 主要内容 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货币主义早在16世纪17世纪时由德国一重商主义者让·波丹首先提出,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则对货币数量论做过初步的解释,之后,经过李嘉图洛克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货经数量论”20世纪西方经济学界主要是英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也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货币数量论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范及货币政策效果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其余的事情如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等则一概听任市场的“内在稳定力量”去解决2。
现代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反凯恩斯主义的新保守主义学派在西方经济学界,人们总习惯于把它视为凯恩斯革命的革命者,而且因为它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旨,以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为旗帜,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因而成为自由主义的温床一从货币数量论跃迁到现代。
在货币市场上,存在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物价水平的恒等式,货币流通速度是恒定的,总产出稳定,政府采取货币政策增发货币,只能造成物价水平的上升,对产出并没有影响而当政府采取财政政策,收税或者发行债券来进行投资,这就相当于把原本个人用于消费或投资的钱交给了政府来用,对实际产出仍然是没。
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
货币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发展到了高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货币主义的发展,西方经济理论界又出现了“新货币主义者”托宾称之为“二号货币主义者”,或被称为“理性预期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8226卢卡斯Robert Lucas托马斯#8226萨金特Thomas。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有3点不同一两者的实质不同1货币学派的实质货币学是研究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货币发行的价值总量,不能大于商品价值总量,否则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又称货币学派,亦称“货币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派之一2供给学派的实质供给学派亦称“供给经济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