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偷10次入狱仍身份成谜!一查,竟是24年前的杀人凶手……

Connor 币安交易平台 2025-11-10 2 0

走过两道厚重的铁门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看守所监区内

深灰色的铁栏无声诉说着法律的威严

在这里,一名自称“陈某”的盗窃惯犯

在检察机关“钉钉子式”监督下

显露出令人震惊的真面目

他竟是24年前

一起抢劫杀人案的主犯吴恒(化名)

惯偷10次入狱仍身份成谜!一查,竟是24年前的杀人凶手……

9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采访团来到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看守所,实地了解五华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成效。

2025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采访团来到五华区看守所,了解到“吴恒收监执行监督案”尘埃落定。

惯偷10次入狱仍身份成谜!一查,竟是24年前的杀人凶手……

展开全文

五华区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介绍,他们一周会与4至6名犯罪嫌疑人谈话,摸排监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惯偷10次入狱仍身份成谜!一查,竟是24年前的杀人凶手……

五华区看守所民警带领采访团走进监区,实地了解看守所日常工作内容。

时间回溯到2024年7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的“陈某”被押送至监狱,却因身份信息无法核实遭拒收。

五华区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在开展收监执行检察监督中发现,这名罪犯自2002年至2024年,以“陈某”之名在江苏、云南等地先后10次因盗窃罪被判刑,却始终未核实到其真实身份。

“超期留所服刑风险高,屡次作案却身份成谜,背后必有隐情!”五华区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依职权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惯偷10次入狱仍身份成谜!一查,竟是24年前的杀人凶手……

五华区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与在押人员开展谈话。

检察官调阅卷宗后发现,“陈某”首次刑满释放时间为2005年8月,恰逢第二代身份证全面推行时期,但其长期未办理身份证,不愿回归家庭。检察官敏锐地察觉到异常:一个宁愿辗转多地盗窃、甘愿反复入狱也不愿暴露身份的人,背后可能有重大隐情。

然而,公安机关多次通过人像、户籍地协查均无果。五华区检察院并未止步于程序性监督,而是主动破局。检察官通过谈话发现,“陈某”自称12岁离家,对家庭极度回避,遂建议公安机关转变思路,将核查范围扩大至全国打拐实战应用平台,对“陈某”的DNA进行比对。

惯偷10次入狱仍身份成谜!一查,竟是24年前的杀人凶手……

五华区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收集数据并碰撞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

惯偷10次入狱仍身份成谜!一查,竟是24年前的杀人凶手……

五华区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查看监控视频后,与五华区看守所民警进行分析研判。

2024年10月,关键突破出现。公安机关通过DNA比对发现,“陈某”的DNA与广西居民陈某甲符合单亲关系。经广西警方复核,最终确认“陈某”实为2000年7月25日在广西某地实施抢劫杀人犯罪的主犯吴恒。此案中,吴恒与两名同伙持刀抢劫致一人死亡,此后化名流窜多地,沿途靠盗窃为生,潜逃长达24年。

“监督不是发个文书就了事,而是要一追到底。”五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饶建勇对记者说。此案中,检察机关向看守所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向公安机关发出工作函并组织多方会商,推动公安机关利用多种侦查手段。驻所检察官通过“看、查、问、研”四字工作法监测监管风险,最终撬动陈年积案告破。

惯偷10次入狱仍身份成谜!一查,竟是24年前的杀人凶手……

五华区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开启检察官信箱。

案件办结后,五华区检察院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公安机关完善身份核查机制,强化对累犯、流窜犯的深度排查。此案亦被纳入云南省刑罚执行典型案例,彰显“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的实效。

评论